close

一九八○年代晚期,房市與股市的泡沫化,造成日本經濟陷入長期衰退,近二十年來,日本政府推出一波波的振興經濟方案,致使日本累積的公債冠於已開發國家, 而高達其國民生產毛額(GDP)五.五兆美元的一百八十%,然而巨額代價並沒有產生相應效果,如今日本的經驗已成為美國的殷鑑。

在日本經濟崩潰之際,現任美國財長蓋納當時正派駐日本,擔任金融參事,蓋納認為,他學到的教訓就是支出要快、經費要大,直至復甦跡象生根為止。

然而,資金應挹注在哪裡才是關鍵。據統計,在一九九一年至去年九月間,日本投注了六.三兆美元在營建有關的項目上,相關支出至一九九五年達到高峰,至二○○○年代初期,該支出仍居高不下,直至憂心赤字的聲浪太大才縮減。

經濟學家將日本公共建設支出的問題,區分為兩大陣營,一是像蓋納等許多美國人主張的,藥方下得不夠猛;另一則是許多日本人認為的,這些猛藥只是天文數字般的浪費。

擴大公共建設 要用對項目

一些西方經濟學家認為,日本政府祭出的措施至少使這個國家免於重蹈美國一九三○年代的大蕭條。他們主張,日本之所以沒有獲得最大成效,不是浪費,乃在於沒有傾全力進行經濟電擊;日本的公共支出分散於多年,稀釋成效。

他們指出,九○年代前半期,日本在幾年的擴大支出後,九六年的經濟成長達三%,然而日本高層開始憂心赤字,並且過快縮減支出、增加稅負,致使未臻成熟的復甦慘遭窒息。他們認為,日本九○年代初期振興措施的奏效,其實顯示美國目前的振興計畫規模還不夠。

大部分的日本經濟學家卻抱持不同見解,他們認為,日本政府投下的資金遠已足夠,然而卻花費太多在造橋鋪路與其他沒有必要的計畫上。

東京大學井堀利宏博士對九○年代的公共工程調查發現,相關支出幾乎沒有締造額外的經濟成長。他認同日本振興方案失敗,肇因於在這個已高度發展的國家過度建 設的論點,井堀表示,美國顯然在投資新能源、資訊科技與高齡化基礎建設上可以達到更好的平衡,日本的經驗顯示,公共支出應大幅用在促進社會發展上,而非只 著眼於造橋鋪路、建水壩的硬體上。(取材自紐約時報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xanadu51 的頭像
    xanadu51

    xanadu51

    xanadu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